教會教育機構為年輕成人所舉辦的爐邊聚會 2005年11月6日
各位是傑出卓越的一群,也是精選的一代,你們齊集在楊百翰大學馬利奧特中心以及其他許多地點。能與各位相聚真是我的榮幸,我希望各位知道,今晚世上其他任何地方都吸引不了我,我只想跟各位在一起。
我經過個人熱烈地祈禱來準備這場指派的演講,我需要各位的信心,請求各位為我祈禱。
我注視著在此共聚一堂的各位,也想著在別處齊聚一堂的青年,我的思緒不禁飄到了各位的父母身上。有許多年,幾乎每個星期我都很榮幸能出席支聯會教友大會,並到支聯會會長或副會長的家叨擾。有時候,會有些好玩的事發生。像是有幾次,小弟弟或小妹妹不知道爸爸媽媽已把自己的床讓給了一位總會當局人員,因此一大清早就悄悄地爬上床,以為自己鑽進了爸媽的被窩,卻驚訝地發覺情況並非如此,而深感困惑。
許多年前,有一次我拜訪印第安納波利支聯會,我記得住在普渡大學附近的羅會長對我說:「孟蓀弟兄,您週六晚上想到寒舍住一晚呢,還是打算省下40哩路程,乾脆就在這印第安納波利我的副會長家住?」
我答道:「羅會長,夜已深了,若你覺得沒什麼差別的話,我就留在印第安納波利這裡,你的副會長家好了。」
第二天早上,羅會長八點來迎接我時說:「孟蓀弟兄,您作了個明智的決定。」
我問道:「怎麼說呢?」
他回答說:「是這樣的,我們有個兒子離家去上大學,原本預期的當然是星期六晚上讓您睡我們的床,但我們毫不知情,而且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就在凌晨兩點時我們的兒子從學校回來,進了前門,走上樓梯來到我們的臥房,開了燈後對我們大喊:『給你們一個驚喜!』」我不知道若我住在支聯會會長家的話,在這樣的情況下,誰會比較吃驚,是我還是那個學生!不過我想我們還是不要知道的比較好。
我的年輕朋友們,等在你們前面的是多麼美好的人生啊!你可能不會像國王所特准的約翰卡伯特一樣,航行於汪洋大海,發現新大陸;也不會像庫克船長一樣前往大海探險,到「遙遠的彼方,那有著奇特名字的地方。」不過,你們可以當靈性的探險家,你們有責任發現一些讓生活更美好、做起事來更得心應手的方法,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不管是探險地球表面、抑或遼闊的外太空,還是探索美好生活的原則,探險的精神都包括了培養下列能力:以勇氣面對困難,以愉快的心情面對失望,以謙卑之心迎接勝利。
你們很多人都很熟悉「屋頂上的提琴手」這齣音樂劇,這是我很喜愛的一部片子。在劇中,那個俄國猶太家庭裡極為傳統的父親,窮於應付他那些漂亮的女兒因時代變遷而帶回家的一些改變,看了令人不禁莞爾。女兒們熱情地唱出「媒人,媒人,請為我安排個好姻緣」時,作父親的泰維卻唱出:「希望我是個有錢人」。觀眾聽到泰維唱出了「日出,日落」優美的旋律時,都不禁淚水盈眶,而在他高唱「安納太夫卡」時,眾人莫不為他對自己村莊的熱愛所感動。
活潑快樂的舞蹈、音樂旋律的節奏、絕佳的演技,比起劇中泰維的一番話,都不禁相形失色。對我而言,那番話才是該劇的主旨。他把可愛的女兒們都叫到身邊,在樸實的農家環境中,他對女兒們在思考未來時,提出了告誡,他警告說:「記住,在安納太夫卡,我們都知道自己的身分,也知道神對我們的期望。」
身為後期聖徒,我們知道自己的身分,也知道神對我們的期望。聽聽看摩西第一卷書創世記中所教導的:「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祂的形像造男造女。神就賜福給他們。」1
「照著神的形像創造」,要是我們體驗不到一種深刻的力量及能力的話,就無法對此點深信不疑。身為後期聖徒,我們知道自己來到世上之前就存在了,今生是一個考驗期,讓我們證明自己是否服從神的誡命,並且配稱獲得高榮的榮耀。是的,我們知道自己的身分,也知道神對我們的期望。然而這樣的知識,卻無法確保我們會成功地達成我們永生的目標。
過去的半個世紀以來,全世界在生活各層面都呈現出一種日漸持續衰落的現象。我們觀察到毫無道德感的人際關係、毫無人性的科學、毫無格調的知識、毫無倫理規範的交易、毫無犧牲的崇拜、毫無良心的娛樂、毫無原則的政治、以及不勞而獲的財富。
也許知名作家狄更斯對兩世紀前的時代的一番描述,最能形容我們今日的世界。在他著名的小說「雙城記」中一開頭便說道: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昧的年代,
這是信仰的時期,也是懷疑的時期,
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
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絕望的冬天,
在我們面前什麼都有,卻也什麼都沒有。
這就是各位的世界。未來掌握在你們的手中,結局也操之在你。通往超升的道路並非一條高速公路,有著一望無際的視野、沒有速限、也不須考核任何技巧。相反的,大家都知道這條道路有很多岔路、轉彎、急轉彎、以及速限。你的駕駛技術會受到考驗,你準備好了嗎?你正在開車,你以前沒有開過這條路。幸運的是,建造此高速公路的大師就是我們的天父,祂已準備了一張地圖來顯示可遵行的路徑,祂已沿路放置了記號來指引你到你的目的地。也許你可以認出來祂的一些標誌:
「當孝敬父母。」2
「查考聖經,因……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3
「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4
「務要自潔。」5
那邪惡者也放置了路標要阻礙你的進步,並將你從通往真理的道路引至罪的歧途,他的歧途都是死路。你是否注意過他的標誌:
就這麼一次,又不會怎麼樣。
我傷害的是自己,又不是別人。
我的愛情是我的,愛給誰就給誰;我的命是我的,愛怎麼活就怎麼活。
時代不一樣了。
現在我們了解作選擇的責任了,這是生命的十字路口上不可避免的關鍵時刻。那想要拖你向下沈淪的惡者,正耐心地等待著黑夜、等待著你意志不堅、良知昏昧、心思混亂的一刻。你準備好要在十字路口作決定了嗎?
命運取決於決定,這句話我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只要你做了關乎永恆的決定,就必須承受永恆的結果。
請容我提供一個簡單的公式,來讓你們衡量所會面臨的選擇。很好記,但有時要付諸實行卻很難,那就是:做錯事就對不了,做對事就錯不了。你個人的良知像法官般對你判刑之前,會像朋友般先一直警告你。
主1831年5月,主於俄亥俄嘉德蘭透過先知斯密約瑟賜予啟示,勸告人們:「那不能啟發人的就不是屬於神的,而是屬於黑暗的。凡屬於神的就是光。」6
有一些愚昧的人背棄神的智慧,跟隨那變化無常的時尚誘惑、沈溺於譁眾取寵的引誘、以及瞬間刺激的享樂。這些人的行為就像以掃悲慘的經驗一樣,他用他的長子名分換了一碗湯。
為了加以說明,請容我與各位分享由聲譽良好的某組織所舉辦、並在某國際性雜誌上所發表的一項問卷調查之結果。該問卷調查的標題為:「你會為了一千萬美金而這麼做嗎?」且讓我將問卷中所提到的問題來問問各位:
為了一千萬美金,你會願意永遠離開你的家人嗎?
你會願意和你不愛的人結婚嗎?
你會願意永遠放棄你所有的朋友嗎?
你會願意背著莫須有的罪名坐一年的牢嗎?
你會願意在公開場合脫光衣服嗎?
你會願意接下一份危險的工作,而工作喪命的危險達十分之一?
你願意乞討一年嗎?
在參與問卷調查的人中,有百分之一的人願意離開他們的家人,百分之十的人願意在沒有愛情的情況下結婚,百分之十一的人願意放棄朋友,百分之十二的人願意在公開場合脫光衣服,百分之十三的人願意坐一年的牢,百分之十四的人願意接下危險的工作,並且有百分之二十一的人願意乞討一年。
一個人的行動若受到金錢而非道德的支配,就會與神漸行漸遠。離開神會使聖約破滅、夢想破碎、抱負幻滅、期待無法實現、希望粉碎、而且人生毀滅。
我懇請各位不要陷入這種像流沙般的險境。各位擁有高貴的出身,你們的目標是我們天父國度中的永生。這樣的目標並非一次輝煌的嘗試即可達成,反之,是用一生的正義換來的結果,由明智的選擇累積而成,更是對目標的一種堅持。就像大學裡一門極難的必修課程,人人都渴望看到成績單上獲得「甲上」的成績,永生的酬賞也需要努力才能換得。
有一個寓言述說了歐幾里得、法老王和幾何學的故事。寓言中說道,法老王深深為歐幾里得的解釋及示範所著迷,想要學習幾何學,於是歐幾里得答應教他。法老王研習了短短一段時間後,傳喚歐幾里得過來,說這個過程對他而言太慢了。他既是一個法老王,一定有什麼捷徑的,他可不想把自己的分分秒秒都花在學幾何學上。然後,歐幾里得講述了此一偉大的真理,他說:「王上,通往幾何學的道路上,沒有給王公貴族走的捷徑。」
我年輕的朋友們,在通往救恩與超升的道路上,沒有給王公貴族走的捷徑;不論是任何成就,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也沒有給王公貴族走的捷徑。「甲上」這個成績是每一個主題、每一次小考、每一堂課程、每一場考試、每一份學期報告所換來的結果。因此每一個真誠的禱告、每一次參加教會聚會、每一個配稱的朋友、每一個正義的決定、每一項服務的善行都為永生這個目標而鋪路。
數月前我在完成一項到德國的指派後返家。在機上,我從窗口往外眺望,那些導航員賴以辨認方位、航行的群星令我驚嘆不已。我想起了你們以及今晚與你們見面的機會,我想起了此一真理:「理想正如星辰般無法用手觸及,但……若選擇以它們為嚮導並跟隨它們,就能抵達目的地。」7
你要跟隨什麼樣的理想,才能得到你一心追尋的那些祝福呢?就是一顆平靜無擾的良心、滿溢平安的心靈、相親相愛的家人、以及美滿的家庭。
請容我建議下列三件事:
慎選朋友。
計劃未來時要有目標。
以信心架構你的生活。
第一:慎選朋友。
我們從教會中挑出一些支會及支聯會發問卷調查,而從調查結果中我們學到了一個重要的事實,那些朋友在聖殿中結婚的人,自己往往也會在聖殿中結婚;而那些朋友不在聖殿中結婚的人,則往往他們自己也不會在聖殿中結婚。看來父母的規勸、課堂授課或是住得很靠近聖殿,都不如朋友的因素來得重要。
我們傾向於變得像我們所景仰的人一樣。就像霍桑(譯註:美國作家)在其經典著作「人面巨石」(The Great Stone Face)中所寫的一樣,我們會仿效我們所景仰之人的格調、態度、甚至是行為——而這些人通常都是我們的朋友。要和那些像你們一樣的人來往,這樣的人並非只想要短暫的方便、短淺的目標或狹隘的抱負,反之,他們追求那些最重要的東西——即永恆的事物。
在史丹福大學的紀念館牆上刻著這項真理:「若非永恆就過於短暫,若非無窮就過於渺小。」
我鼓勵你們在世俗的朋友圈以外,還要和你們的天父成為朋友,祂已準備好要回答你發自內心的祈禱。祂是你靈體的父親,用祂自己的形像創造了你,祂知道從開始到終止,祂的智慧不會挫敗,祂的勸告是永恆的真理。要和祂成為朋友。
你應該要有另一位重要的朋友,那就是你支會的主教。他已藉那些具有權柄之人的預言及按手而蒙神召喚,他有權力自高天獲得幫助來為你提供忠告以及引導。要和他成為朋友。
我十分清楚地記得我在當主教時,支會中男女青年遇到的挑戰。有一天晚上一個可愛的女青年和她的男朋友來到我的辦公室和我談話。他們倆人十分相愛,而誘惑就這樣開始不斷地讓他們屈服。
在我們商議時,他們各自向對方保證會抵抗誘惑,並在心中立下聖殿婚姻這至高無上的目標。我建議了一些可加以遵循的行動方案,接著覺得受到聖靈的提示說道:「如果你發現自己處於必須妥協的境地,並且需要另外的力量,不論多晚,都要打電話給我。」
有一天凌晨一點電話響了,一個聲音說道:「主教,我是蘇姍。你記不記得你說如果我發現自己受到誘惑就要打電話給你?嗯,主教,我現在就處於那樣的狀況下。」我問她人在哪裡,她描述了位於鹽湖谷一個有名的停車場。她和她的未婚夫當時走到附近的電話亭打電話;那其實不是個給予忠告的理想地方,但有人迫切有此需求,而且那對年輕人也很虛心受教。
我不會談蘇姍打電話給我的次數。然而,在郵差將她的喜帖投遞到我們家時,孟蓀姊妹讀著:「鍾先生與鍾太太敬邀您參加其女蘇姍的喜宴。」她大嘆了一口氣說道:「感謝上蒼!」當我注意到在喜帖下方的小字印刷寫到:「於鹽湖聖殿締結婚姻」時,我暗暗說道:「感謝上蒼讓後期聖徒青年有此力量。」
要慎選朋友。
第二:計畫未來時要有目標。
偉大的卡萊爾(譯註:英國作家)說:「漫無人生目標的人,就像一艘沒有舵的船,隨波漂流,什麼也不是,什麼人也當不了。要立下人生目標,一旦有了目標,就把神賜給你的力量和智慧全心投入。」
許多年前,我被召喚擔任傳道部會長,我有450位優秀、盡心服務的傳教士。三年以後我們返鄉回到鹽湖城,一天晚上我親愛的妻子和我查對了我們傳教士的現狀,我們很驚訝地發現,還有一些傳教士姊妹尚未找到永恆伴侶。我們決定要盡力幫助她們。我對孟蓀姊妹說:「法蘭斯,我們來有目的地作個計畫,邀請三、四位可愛的傳教士姊妹們來家裡,舉辦一個活動,讓她們告訴我們,她們想要我們邀請哪些男性返鄉傳教士來家裡舉行一個爐邊聚會。然後我們可以拿出傳教時的照片,安排好座位,讓他們彼此更加認識。」我們這樣做了,而且我們邀請的那四位女孩可說是也都積極地接受了這項挑戰。
我們在鞋盒中存放了每一位傳教士5乘7吋的個人照,我們一共有四個鞋盒,每個盒子裡都有傳教士的照片。當這四個女孩坐在我家客廳時,我對她們每一位說:「這裡有一個禮物,妳們看一看盒子裡的照片,然後告訴我,這些照片當中哪一位是妳最想邀請來參加爐邊聚會的年輕人。」哇,那真是有趣的一幕。我想,這一幕只能用一句話來好好形容,各位可曾看過聖誕節早上小孩興高采烈的樣子?我們繼續這計畫,邀請了被選中的四位年輕人與這四位年輕女士到我們家來,度過一個愉快的夜晚。那天晚上要結束時,我注意到其中兩個人慢慢地走在我們的車道上,於是我對孟蓀姊妹說:「這一對看起來很有希望。」他們很親密地一起走著。
過了不久,我就接到這位年輕人的電話。他說:「孟蓀會長,你記不記得我答應過你,如果我談戀愛了,一定要讓你知道。」
我說:「是的,我記得。」
他繼續說:「會長,我談戀愛了。」
我回答說:「很好。跟誰呢?」
他說:「你一定猜不到。」
為了慎重起見,我沒有猜。我說:「那你告訴我吧。」然後他告訴我,就是那天晚上他離開我家聚會之後,肩並肩、手牽手一起離開的那位傳教士姊妹。他們已經結婚42年了,有五個孩子,還有很多孫子女。
你們今天來聽我演講的人中有些人已經結婚了,有些人還在尋找那位特別的對象,能與之共度永恆。我要對後者說,當你尋找夢中的他(她)時,不妨遵循音樂劇「卡米洛」(譯註:Camelot是圓桌武士亞瑟王的宮殿)中亞瑟王的一番忠告。亞瑟王面對著特別惱人的兩難的處境時,他所說的那番話等於是對我們每個人說的,他說:「我們不能讓激情破壞夢想。」希望你們能遵循這項最重要的忠告。我敦促你們要堅持自己的標準,懇請你們不要舉棋不定。
小時候,我有一位很特別的主日學教師,她已經過世了。她的名字叫做葛奇露西。
露西十分可愛、善良。應該有一位配稱的伴侶,但是那人一直都還沒出現。時光飛逝,露西漸漸接受了自己可能不會結婚的事實。但是,就在她四十多歲時,認識了狄克,他們一見鍾情。但是問題只有一個:狄克不是教友。露西是否會屈服於長久以來的謬論,在走投無路之下先結婚,然後抱著他終究會成為教友的一絲希望?露西不是這樣的人,她很聰明。她明白地告訴他:「狄克,我覺得你很好,但是如果我們繼續交往下去的話,我們不會快樂。」
「為什麼?」他問。
「因為你不是一位摩門教友。」
「我要怎麼成為摩門教友呢?我想妳交往。」他研讀福音,她則回答他的問題。他獲得了見證,然後受洗。
之後他說:「露西,我現在是教友了,我們終於可以結婚了。」
露西回答說:「喔,狄克,我很愛你。而現在你已是教友了,不過除了聖殿婚姻以外,你絶對不會覺得滿足吧。」
「露西,那要等多久呢?」
「大概一年吧,如果我們符合所有的標準的話。」一年之後,露西和狄克進入了主的屋宇。
露西實踐了以下歌詞中的真理:
勇於做個摩門,
勇於孤軍奮戰,
勇於堅持目標,
不怕他人知曉。
計畫未來時要有目標。
第三:以信心架構你的生活
處在這個曖昧混淆的時代,面對良知的交戰、日常生活的騷動不安,擁有堅定不移的信心成為我們生活中的碇錨。
小孩子能給我們耐人尋味的信心的榜樣。很久以前我從一本全國性的雜誌中摘記下一篇短文,題目是「小孩子寫給神的信」。我覺得很有意思。小馬克寫道:「親愛的神啊,我一直在等春天,可是春天都還沒有來。到底是怎麼了?別忘了哦。」另一個孩子寫道:「親愛的神啊,如果是您規定小孩子要倒垃圾的,請改一下吧。」小貝絲寫道:「親愛的神啊,如果您星期天到教會來的話,我要讓您看我的新鞋子。」小傑寫說:「親愛的神啊,您總是讓星星出現在該出現的地方,真好,可是您為什麼不也這樣對月亮呢?」潔詩寫道:「親愛的神啊,謝謝您給我一個小弟弟,可是我祈禱的是要一隻小狗。」我最喜歡馬太寫的這段:「親愛的神啊,我讀了您的書,很喜歡,」然後他問說:「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寫出一本有這樣故事的書。您的靈感從哪兒來的呀?祝好。」
真正的信心需要決心,而那種決心就像一位21歲的大學四年級女生所說的,她說:
「我們這一世代在各類媒體的包圍下,暴露在各種大大小小的恐懼中──小至害怕不用某種漱口水就找不到另一半,或者害怕不向低道德標準屈服就不會被接納,因為人們覺得那是「動物的天性」。
許多人接受的前提是「你無法跟大環境抵抗,」「把握現在盡情享受,」──反正明天我們都會為核子戰爭或其他災難所毀滅。
我是守舊派,我相信神、相信祂所創造的人之尊貴與潛能;我很實際,不作無謂的空想,而且不是只有我有這樣的感覺。
有人說我們跟其他世代不同,我們的生活無需承擔使命,因為一切都為我們準備好了。然而我們並非生活得過於優渥,而是在靈性上過於貧乏。我不要生活在什麼都有的貧乏中,而且光靠物質我是活不下去的。
記住一個人的心中不可能同時存在信心和懷疑,因為兩者必互相排斥。要堅守你的信心。
我想到一個我曾看過的故事,是有關一位早期先驅者妻子的故事。她名叫賓賽凱薩琳。她的丈夫賓賽奧申是一個聰穎而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她則是在波士頓長大,優雅而又很有氣質。他們共育有六個子女。在離開納府之後,她嬌弱的身體在惡劣的環境下越來越弱。賓賽長老寫信給岳父母,問他們可否讓她回娘家休養,好讓他在西部為她建立家園。他們回信說:「只要她放棄那丟人的信仰,就能回家──否則免談。」賓賽姊妹不願放棄她的信仰,當她聽到信裡的內容時,她請丈夫拿他的聖經來,唸出路得記裡的經文給她聽:「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哪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8外面風雨交加,篷車的屋頂漏水,朋友們拿著盆子在賓賽姊妹的頭上接著雨水以免她淋濕。她就在這樣的情形下,毫無怨言地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我們為神服務時不一定要犧牲生命,但是我們定能憑著為祂服務所付出的程度來向祂證明我們對祂的愛。祂聽到我們心裡的默禱,看到我們在暗地裡的行為,必會在必要時明明地酬賞我們。
萬一懷疑來敲你的門,你就向那些擾人、懷疑和難以控制的思想說:「我打算堅守我的信仰,跟教友一同忠於這信仰。我知道幸福和滿足就在那裡,而且我不許你這小信、懷疑的思想來摧毀我的信心之家。我承認我無法解釋聖經裡的奇蹟,而我也不打算這麼做,但是我接受神的話。我沒跟約瑟在一起過,但是我相信他。我的信心不是來自科學,也不會讓所謂的科學來摧毀它。只有在神的啟示下才會改變我對神和對祂事工的看法。」
以信心架構你的生活
當你慎選朋友、有目標地計畫未來、並以信心架構你的生活時,就能蒙得聖靈為伴。你會有種完全光明的希望,並透過個人經驗來見證主的應許是真實的:「我,主,對敬畏我的人們是仁慈而憐憫的,且高興地把榮譽給在正義和真理中事奉我到底的人們。他們的報償將是大的,他們的榮耀將是永恆的。」9
我鄭重地為此完美的真理留下我的見證,懇求我們的天父賜福給你們每一個人。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註:
1.創世記 1:26-28。
2.出埃及記 20:12。
3.約翰福音 5:39。
4.馬太福音 6:33。
5.尼腓三書 20:41。
6.教義和聖約 50:23,24。
7. Carl Schurz in 1859, in Bartlett’s Familiar Quotations, 15th ed.,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 1980, p. 602.
8.路得記 1:16。
9.教義和聖約 76:5,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